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医学的发展使多数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据统计推测,预计到2020年肿瘤新发病例将达2000万,死亡病例将达1200万,逐年增加的数据将恶性肿瘤的防治推向世界瞩目的高度,成为比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组织切片诊断法依赖于肉眼对肿瘤性质、大小与阶段做出判断,结果的度难保证、肿瘤细胞转移的风险难避免,存在诸多弊端与隐患。为此,许多学者和实验室根据肿瘤发展机理探索对肿瘤预防、早期诊断和预后良好的方法,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应运而生。
荧光探针通过特定波段(700-800nm)的荧光染料标记,并与生物体内肿瘤特异性的目标蛋白靶向结合、表达,以组织蛋白和蛋白酶作为近红外荧光成像靶点,通过近红外成像系统获得肿瘤标记物图像,实现对肿瘤的示踪、定性甚至定量诊断。因生物在可见光区域(400-700nm)的成像质量受到组织內物质吸收、散射等影响而下降,对后期的临床诊断及研究有所限制,而在近红外区域(波长范围:700-900nm)组织的吸收、散射和自发荧光背景都比较低,近红外光源能在生物组织内达到大穿透深度成像信噪比,能进行深层组织成像,测出微小变化。其对肿瘤标志物的定量检测结果与传统的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相比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减少了传统检测方法在组织切片的制作、处理以及评分过程导致的差异性。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具有费用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因其不是系统性抑制、不会引起自身免疫等副作用,在生物活体成像领域已展现出巨大的临床转化前景,并有望实现无需手术、只需用近红外光线照射肿瘤部位即可选择性、靶向杀死肿瘤细胞的美好愿望。
广州明美的近红外活体小动物成像系统及系列产品,在近红外区域(700-800nm)具有高感光和高量子效率,良好的信噪比还原样品信号,对经荧光标记的生物体的荧光信号进行成像、分析,可采集高灵敏度图像,也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视频文件,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对肿瘤临床前后的影像示踪具有指导意义。如图为标记小鼠肿瘤区域的近红外成像效果,该成像系统可以清晰、准确定位肿瘤区域、实现肿瘤的定性检测。